川旅新闻网讯(通讯员 廖乐玮 摄影 陈柯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学校饮食文化博物馆融合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重要研究成果,借助校内外各方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活动通过观展、讲座、捐赠仪式、发放科普手册等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副会长赵一频,四川收藏博览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收藏家协会鉴评委员会秘书长袁泽忠先生,天府名宴、成都名宴餐厅代表莅临活动现场。我校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院长杜莉,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祖明、王胜鹏,中华饮食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郑伟参加了此次活动。
观特展,感受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副会长赵一频及天府名宴、成都名宴餐厅代表观展
学校师生观展
东安湖小学师生观展
本次活动,我馆推出了“炊金‘撰’玉——近现代珍稀饮食文献及菜单艺术展暨袁泽忠收藏特展”“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非遗里的四川味道特展”。展览紧紧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让广大观众了解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川菜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炊金‘撰’玉——近现代珍稀饮食文献及菜单艺术展暨袁泽忠收藏特展”分为两个展区,实物展区和图片文字辅助展区。展览由“筵宴食单”“楮英流芳”“大师手泽”三个单元组成,展出了精美菜单、饮食书籍、名师手稿等近现代珍稀饮食文献,生动的展现了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川菜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所蕴含的饮食观念、生存智慧、科学思想和人生哲学。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非遗里的四川味道特展”聚焦四川饮食文化遗产尤其是川菜类非遗,分为“荟萃成都”“富饶川南”“毓秀川东北”“特色川西北”“多彩攀西”五个单元,展示四川五大区域的国家级、省级川菜类非遗项目的历史、艺术、科学、经济价值以及凝结的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引导观众走进川菜非遗,了解它、保护它和传承它。
赠藏品,聚力教育和研究释放博物馆新活力
杜莉主持捐赠仪式
陈祖明颁发收藏证书
美食作家我校校友扶霞发来祝贺视频(左图)袁泽忠现场捐赠唐宋时代饮食器具(右图)
5月15日下午,在银河yh8858com学术报告厅举行藏品捐赠仪式,仪式由杜莉教授主持。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天府名宴餐厅、成都十大主题名宴餐厅向我校饮食文化博物馆捐赠了2020年“天府名宴”、2023年“成都十大主题名宴”菜单,袁泽忠先生捐赠了黄釉点绿彩碗、褐色釉芝麻点油壶等古代餐饮器具,校友、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捐赠了《四川菜谱》(英文版)图书并发来祝贺视频。杜莉、陈祖明、王胜鹏为捐赠嘉宾颁发收藏证书。
仪式上,王胜鹏首先介绍了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情况。随后,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赵一频详细介绍了“成都十大主题名宴”“天府名宴”的发展设计历程。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在讲话中指出,文脉需要传承,名宴菜单捐赠给博物馆是川菜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步,未来协会将进一步支持银河yh8858com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杜莉最后指出,“味道与记忆的传承需由一份份菜单来完成”,将这一份份菜单收藏在博物馆,是一次新的记忆保存和川菜文化的传播,也更好的完成了我们博物馆“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使命。
听讲座,探寻穿越时光的珍宝
袁泽忠讲座现场
仪式结束后,袁泽忠先生带来“穿越时光的珍宝——饮食文化与文物收藏讲座”。袁泽忠收藏领域广泛,其收藏品主要包括历代餐饮陶瓷器,、传统菜谱、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展出其珍贵藏品。收藏五十年余年来,袁泽忠陆续向四川博物院、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市博物馆)捐赠多件唐宋时期瓷器。
讲座分为“寻宝之路”“挑战与坚持”“传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三部分,袁泽忠以自己的收藏经历为主线,与师生分享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寻宝收藏之路,以及他收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的故事,展示了他收藏的与川菜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菜单,倡导师生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讲座最后,袁泽忠还邀请师生们上台观看触摸他珍藏的部分精美陶瓷器,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穿越时光珍宝的魅力。
发手册,普及天府旅游美食
为了迎接这次国际博物馆日,饮食文化博物馆、四川省美食与旅游文化普及基地以《天府旅游美食图典》为基础,制作了《天府旅游美食科普手册》(菜肴、面点小吃、火锅)系列科普手册,于5月15日正式发布。手册从文化渊源、主要用料、风味特点三个方面,选取介绍了四川各地区著名菜肴、面点小吃和样式各异的火锅,向观众普及天府旅游美食和饮食文化相关知识。
向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学生发放科普手册
向留学生发放科普手册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赓续文脉,促进饮食文化传播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收藏、研究、保护、阐释和展示文化精髓的功能。今后,饮食文化博物馆将继续围绕饮食文化等内容开展特展活动,“走出去、引进来”,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做好文化育人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饮食文化。